
福州大学左蔚然教授:破局“黑盒子”,智能化运维重塑矿山碎磨新范式
福州大学左蔚然教授在2025首届先进碎磨技术与装备国际研讨会上分享了基于硬度在线检测的碎磨流程智能化运维体系,该技术已在多个矿山实施,为企业节省成本数千万元。
在矿业开发过程,碎磨流程如同"咽喉要道",其效率与稳定性直接决定着矿山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5月29日,在矿冶集团与美伊电钢联合主办的2025首届先进碎磨技术与装备国际研讨会上,福州大学左蔚然教授做"基于硬度在线检测的碎磨流程智能化运维体系"精彩发言,其研究成果精准破解了困扰行业已久的碎磨难题,为矿山智能化升级开辟了全新路径。
行业痛点与挑战
当前,碎磨流程运行维护已成为选矿生产作业的核心瓶颈之一。设备大型化虽提升了部分效率,却牺牲了流程的灵活性;作为主流设备的半自磨机,因其复杂特性,进一步加剧了生产不确定性。加之入料性质(硬度、粒度)难以实时监测,整个碎磨流程就像个"黑盒子",矿石处理量、金属回收率、电耗与介质消耗等关键指标波动频繁,成本控制与生产规划举步维艰,亟待开展碎磨流程的智能化运维。
技术创新与突破
左蔚然教授团队直击痛点,以"打破黑盒子,实现智能化运维"为目标,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碎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团队聚焦硬度数据时效性、日常运维智能化及长期运维衬板优化三大核心问题,深度剖析入料性质对磨机运行与成本指标的影响。
为攻克技术难关,团队在检测与优化技术上多点突破:
- 在线快速表征装置:针对矿石硬度检测耗时问题,研发出对标传统测试的在线快速表征装置,通过自动化制样与算法升级,将单次检测时间压缩至几分钟
- 磨机功率模型:创新的磨机功率模型与负荷软测量技术,能精准预测单位能耗,并基于硬度数据动态估算钢球与矿石充填率
- 智能运维系统:依据实时检测的入料粒度与硬度,智能调整半自磨机、球磨机转速与补加球量
- 长期优化规划:通过衬板外形变化研究与采矿计划结合,优化衬板设计、指导配矿方案
应用成果与价值
该技术体系已在多宝山铜矿、沙坪沟钼矿、金堆城钼矿等单位部分实施,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磨矿细度、磨机选型设计、新技术开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节省成本数千万元。更重要的是,"黑盒子"的透明化让生产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大幅提升了矿山应对复杂工况的能力。
未来展望
左蔚然教授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碎磨技术前沿领域,不仅持续改进碎磨功耗理论模型,研发更先进的矿石特性快速检测技术,还将发力智能管控磨矿介质与衬板损耗,并着手构建覆盖全球矿山数据的碎磨流程标准数据库。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推进,矿山碎磨流程的智能化水平必将迈向新高度,为矿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作者信息
IntelMining